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42    次浏览
地区生产总值495.48亿元,同比增长9.5%,超过年初确定的7.5%的增速目标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14.66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六个区总量近三成,位列全省第一;完成合同外资111866万美元,内资427.08亿元,提前8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完成固投147.73亿元,同比增长47.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三产”比重已达85%以上,在省内各县(市、区)名列首位……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思明区的经济数据交出了又一份稳中有进的好答卷,为经济质量向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取得亮丽成绩?透视思明经济数据与曲线,不难看出,该区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动力之源,来自于改革,来自于区域经济活力的不断激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思明区抓早抓实各项工作,做好“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运用更多改革方法提升战略谋划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幸福承诺。“加法”:挖潜增效盛暑的思明,无论是在观音山片区、华润万象城,还是在火车站南广场,蓬勃跳动的发展脉搏随处可感。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思明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坚持以项目带动投资、促进发展,强化项目管理,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施工困难,围绕“1+6”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龙头。2016年思明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合计55个,计划投资86.36亿元。1—6月实际完成投资51.94亿元,至6月累计计划完成率136.13%,完成年度计划60.14%。空间问题在思明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思明区主要领导认为,土地资源紧张是事实,如何用活资源,将空间效用最大化才是关键。位于厦门鹭江道的福隆世纪中心直冲云霄,令人惊叹。投用不到两年,福隆世纪中心纳税总额超1.6亿元,再次刷新了思明区亿元楼数字。楼宇经济经成了思明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为突破土地、资源等要素限制,围绕“1+6”主导产业体系,思明区不断引进吻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企业,一幢幢楼的潜力被不断挖掘且激发。最近的数据显示,思明区现有140栋、465万平方米商务楼宇资源,入驻企业达7532家。去年思明区企业纳税额达80.75亿元,占区财政收入的41.2%。思明区还在泉州安溪设立首个工业飞地——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思明园。今年6月,思明区还向思明园发出政策“红包”,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享受思明区给予的财政贴息、研发资助等系列优 惠扶持政策。“减法”:降低成本站在国际银行大厦五层的落地窗前,戴德梁行厦门公司总经理、董事潘育敏望着远处碧波荡漾的海面,脸上露出踌躇满志的笑容。作为专业服务业企业中的“佼佼者”,国际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中的戴德梁行落户思明区后表现得十分活跃,近三年来,公司业务收入翻了五番。“戴德梁行厦门公司飞速发展,政府的服务与政策‘功不可没’。”潘育敏表示,思明区政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的服务,充分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招商的方向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对于思明区来说,不仅要让来到辖区的企业“流连忘返”,更要让他们扎根发展下去。为此,思明区主动为企业送政策上门,确保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思明区。上半年,思明区已对全区所有规上工业企业、50家商贸、零售重点企业一一走访落实,汇总43家企业反映涉及用地、人才、政策、融资等方面问题,召开部门协调会。加快建设基金空间,设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引入深创投、隆领等基金项目,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三板”奖励至120万元,已有30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加快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优化企业办事流程;适度加大优质重点企业厂房等租金补贴力度,今年上半年已为三安、安费诺等工业企业厂房租金提供补贴。为企业做“减法”减轻负担,就是为辖区经济做“加法”。今年上半年,思明区“1+6”主导产业特别是金融和商贸的招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引进厦门汉唐世鼎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等金融项目202个,注册资金158.96亿元;引进商贸项目587个,注册资金108.69亿元;引进软件信息、文创等行业项目425个,注册资金66.25亿元。“乘法”:创新驱动设计中心里,为世界500强客户松下、欧姆龙等设计开发的产品上下排列;十多位资深设计师一起探讨方案,创新创业的激情竞相迸发;远在德国、日本、韩国的厂商发来订单,最新最潮的产品即将销往全球……以上是北大创业训练营厦门创客空间中的真实场景。这个才启动不到一个月的公益孵化和创业交流基地,已成为创业者交流与对接资源的交流互助平台。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北大创业训练营厦门创客空间是思明区着力创新驱动的又一“力作”,由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思明区政府共同建设,将为创业者打造从创业教育、导师服务、政策对接、产业服务、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扶持与孵化基地。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思明区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美亚柏科推出的“110随手拍”手机APP,市民可随时随地监督、举报车辆违章现象;厦门柏事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建设厦门四个智慧社区试点之一;今年1月,服装设计师杨子在龙山文创园开设的美学生活馆试营业,拉开了思明区龙山创新社区建设的序幕……在软件园,在艺术西区,在老旧小区,处处都能看到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生动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涌动。思明区也顺应趋势,加快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目前共拥有6家省级众创空间,53家市级众创空间,产地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创业团队达到500个,居全市领先水平。下一步,思明区将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一批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同时加快浦南云顶创谷、莲前公社等创业项目建设,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打造产业升级版。“除法”:优化机制进驻思明区仅3年,但所产生的税收已突破2100万元,连续两年被思明区评为纳税大户——作为厦门首家全民营且营业额增长最快的小额贷款公司,双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怎么都是厦门第一广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谈到为何选择落户思明时,双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岩平说:“金融企业提供近距离的理财服务,思明区聚集高端载体、总部企业、高素质人群三大优势要素,金融企业自然更多落户于此,同时思明给予的多重政策让金融业发展有了后劲。”巧用机制,事半功倍。围绕“1+6”产业体系,思明区相继出台了不同的扶持政策。针对专业服务业,思明区出台意见,高端服务业企业可参照科技型企业,给予企业年创地方级税收的3倍、最高500万元的贷款担保;在文创领域,思明区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并将政策覆盖到全区“三旧”改造文创项目。今年以来,思明区着力推动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政策落地见效,目前已兑现政策近2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稳增长、促转型的积极性。面对经济运行的重要节点和重要环节,区四套班子成员密集走访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推动企业做强做大。部门细化分解指标任务,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库和数据库,做好企业对接服务和统计辅导。突出对难点环节和中梗阻问题的督查协调,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速度。十分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16年思明区计划征收土地面积208.74亩,截至目前,完成征地面积205.34亩,完成率98.4%。